东南网1月3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李珂)来自省科技厅的最新数据显示,我省技术市场日趋活跃,技术合同认定登记额逐年攀升。2022年,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约289亿元,同比增长35%,是2017年的2.8倍,创近五年新高。
去年,我省在全国首设科技成果转化奖,有力地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通过实施一系列加大成果落地转化的政策和举措,有力促进了‘源头’活水来。”省科技厅成果转化处处长李坚义说。
强化协同创新,借力“中科系”优质科技资源,是我省加大成果落地转化的举措之一。“我省充分利用与中科院的合作框架,在与7家中科院研究所签订全面科技合作协议后,去年又新推动与中科院信息工程研究所、成都生物研究所等5家中科院研究所签订协议。”李坚义介绍,截至目前,我省共有7个设区市、部门或县设立了中科院STS计划子专项,子专项经费达6500万元,用于联合资助STS项目。
【资料图】
政策引领,有效激发了成果转化源动力。去年,我省出台实施《福建省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综合试点实施方案》,确定厦大、福大、省计量院等11家为试点单位,探索建立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的机制和模式。“此举推动了科技人员从实验室研究延伸到开展技术开发和工程化应用,破解了‘不愿转’‘不敢转’和‘没有成熟科技成果可转’等主要难题。”省计量院副书记、副院长杨爱军说。
去年,我省首次启动实施“揭榜挂帅”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面向全国征集符合我省重点产业发展需求且具有重大应用前景的成熟科技成果20项,做到“谁能干让谁干”。同时,创新体制机制,实现成果“挂牌拍卖”。
我省持续搭建利用各类优质平台,推进成果转化队伍专业化建设,发挥“头雁”效应,推动近千项科技成果和技术精准对接。去年以来,进一步完善全省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情况通报制度,并正向引导设区市推进成果转化。福州市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网上平台,开发出全省首个手机端成果转化App,并制定《福州市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百日攻坚”行动方案》。去年福州新增1个技术合同登记机构,仅4个月就实现技术合同登记额破5亿元。宁德市出台《宁德市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若干规定》,鼓励各类创新主体转移转化科技成果,深入宁德时代等重点单位,提供分类、点对点的技术合同政策宣讲和登记培训服务,去年实现技术合同登记额同比增长近1000%,增长率全年位居全省第一。
记者手记>>>
以制度变革释放创新创造潜力
□本报记者 李珂
我省技术合同认定登记额逐年攀升,2022年技术合同成交额创近五年新高。亮眼数字的背后,是我省持续推动科技体制机制创新。
长期以来,科技成果转化不力、不畅的症结在于科技创新链条上存在诸多体制机制关卡,大量科技成果长期“藏在深闺人未识”。为了让更多创新成果更快走出实验室,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针对大型科研院所少、高端创新资源不足、源头创新活力不强等情况,我省借力“中科系”优质科技资源,加大力度推进中科院STS福建中心建设,搭建成果转化桥梁,省财政每年安排配套资金,专门资助中科院所属研究所与我省企业技术合作。强化协同创新,有力促进了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人才是创新的源泉。去年,省政府出台实施方案,探索建立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的机制和模式,无论是改变对科技人员的激励方式、建立科技成果决策容错免责机制,还是强调加强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建设,都显示了我省打通成果转化的堵点难点的决心与信心。坚持创新不问出身,去年我省首次启动实施“揭榜挂帅”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加快集聚高层次创新人才,这些都让广大科技人员吃下了“定心丸”,积极投身创新型省份建设。
标签: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