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雷军
来源| 雷军公众号
(相关资料图)
内容整编于《小米创业思考》,雷军著,中信出版社出版。
唯有保持专注,将精力投入到有限的、投入产出比最高的事项,我们才有机会把事情做到最好,做到极致。
那么,极致到底意味着什么?在做产品的过程中,我们要如何找到最优解?最后,为什么极致不是自嗨和自我感动,我们要如何避开相关的误区?
极致的定义
提到极致,人们往往会想到互联网创业者们的一系列口号。很多人都提出了对它的理解和描述,比如“玩命死磕”“不惜代价投入”“做到超乎想象”等等。这些对吗?可能都对,但不全面。极致既是一种产品观,又是竞争策略,还是经营策略。
这三类都包含其中的总结,我首先想到的是“谷歌十诫”,我当初曾要求金山的每一位员工都能背诵。时至今日,我还能很轻松地背出来。这十条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和“仅仅优秀是远远不够的”。仔细揣摩一下,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从谷歌搜索到Gmail,再到谷歌地图等,当年谷歌几乎每个产品都让用户癫狂——因为极致。
那么,什么叫极致?我的理解是,极致就是做到自己能力的极限,做到别人做不到的高度。
在实践中,“极致”有两重含义:
1. 心智上的无限投入,不遗余力争取最好。
2. 无限追求最优解,认知触达行业和用户需求的本质。
做到自己能力的极限
极致首先是一种精神与意愿,表现为心智上的无限投入,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为了获得最出色的结果,有极强的主观能动性去探索、发现、总结。在自己专注的核心领域和方向上,不要“差不多”,没有“够好了”,要的是“再努力一把,能不能更好”。过去有句话叫“高标准,严要求”,那么极致就是“始终更高标准,玩命更严要求”。
追求极致,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很难。难的不是创造极致的过程,而是能发现很多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不美好、不完善,同时对这些不美好、不完善决不妥协、决不容忍。
比如说,我们有多少人用笔记本电脑?有多少人用苹果笔记本?我永远弄不明白,为什么有些笔记本电脑的充电器又大又难看,还那么难用?为什么没有一家公司把充电器改得像苹果电脑的充电器一样漂亮?我们以前的时髦是每天带着笔记本上班,却还要装一个难看又难用的充电器,真的很痛苦。
小米决定做笔记本电脑后,我就提了一个非常明确的需求:在保障性能、安全、可靠性的前提下,尽量把充电器做小、做轻、做好看。终于,在2020年小米十周年之际,有了一个让我满意的优雅的解决方案。得益于材料科学的进展,我们的研发团队跟上游合作伙伴一起,经过几年的尝试,终于做出了足够优雅、精美的笔记本充电器。
这就是我们推出的GaN(氮化镓)充电器,它的尺寸甚至比很多手机充电器还小,但它的充电功率高达65W,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对一般手机而言,用它充满电只要50分钟左右;而对于搭载了支持65W以上快充技术的手机,充满电则只要40分钟左右。它不仅能给手机充电,还能给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和各种Type-C充电口的消费电子产品充电。这意味着出差时你只需要携带一个充电器,就能满足所有的充电需求。
这是目前最小巧精致的笔记本充电器,得益于GaN这种半导体材料效率高、发热小的特性,小米的工程师经过长期研发,能够把它的创新应用技术提升到足以放进如此小的体积内,并且能够大规模量产的程度。随着我们的大力推动,仅用2年时间,GaN技术就在全行业高端产品线中迅速普及。但让我骄傲的是,小米推出的设计、制造方案,依然是全行业最为精巧、优雅的。
GaN充电器(左一)和传统笔记本充电器对比
我非常乐意向我的朋友和客人们推荐这款产品,这是真正能让生活变得美好的产品,是真正让我满意、让我自豪的产品。
对不完美不妥协,对一切丑的、难用的产品和服务细节不容忍,并且有巨大的热情和动力去改变,这是极致的前提。
无限追求最优解
什么才是极致的产品,我理解有两个条件:一是产品要惊艳,设计要惊艳,成本也要惊艳;二是超出了用户预期,真的能让用户尖叫。
要满足这两点,就要无限追求每个产业发展阶段的产品最优解。最优解就是当下的最大化用户价值,也是绝对的竞争优势。
在产品设计上追求极致的重要性在于,先行者占有很多优势,如果有极致的想法,往往能做出唯一答案。
这是一种能让竞争者绝望的优势。在指纹解锁技术成熟之前,小米的研发团队曾经设计了652种解锁方案,最后发现还是比不上苹果的滑动解锁。在那个时代,那个方案是唯一的解,是绕不过去的,是最好的,是最极致的。
最优解通常出现在哪里?我们发现,最优解本身往往并不在于性能指标(按照摩尔定律,性能指标总是会不断提升的),而是源自基于用户需求的更简化或者更集成的实现方法。
举个简单的例子,当用户需要发短信给某个联系人时,一般系统需要6步操作,而MIUI只需要3步,这就是一个最小单元的最优解——因为通过精心设计,其他竞品已经没有办法精简到更少的操作步数了。
又比如,索尼在CRT(阴极射线管)显示时代的巅峰,源于特丽珑阴极映像管(又称单枪三束管)的独特设计工艺,而其他竞品中最接近的也要使用三根电子枪,这使得索尼的方案色彩表现力出色,而且色纯度和色平衡容易调节,这种极致的工艺给索尼带来了长达数十年的最优解地位。
而更集成的方案,是把复杂多样的需求先行解构,再重新结构化,用完备而可扩展的功能体系来满足用户多样的需求。事实上,日本的消费电子业界在迈向全面数字化的过程中,因为在架构的“系统体系性”方面丢掉了曾经的优势,导致无论是随身听还是数码相机等曾经辉煌的电子产品,最终都在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一体化、数字化浪潮中消亡。
小米MIUI的开发团队早年经历过很多需要突破最优解的痛苦,但最后都拿出了很多最优解方案,比如在系统个性化方面的产品架构。
相比偏向封闭的iOS,安卓最大的特性是定制化程度高,这就使得用户更容易实现系统个性美化。小米的MIUI系统把这一点发挥到了极致,我们做出了“百变主题”的方案,不仅建立了中国安卓定制系统领域中最庞大、最精彩的第三方设计主题生态,甚至还能按照桌面、图标、解锁方式、铃声、音效等来自不同主题包的方案进行自由搭配,让每个用户都能轻松做出只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系统界面。这就是更集成化最优解的典型案例。
这套产品方案在2011年小米第一代手机发布前就做出来了,时至今日,仍然是安卓生态中系统个性化的最优解。
正是凭借做出了大量这样的“最优解”创新,MIUI一直引领安卓定制系统生态的风潮,有用户开玩笑地称“万物基于MIUI”,这也成为小米手机长期以来的强大卖点。
百变主题
我们几乎可以确信,在每一个技术世代,在产品设计方面,对应每一个品类、每一种需求,都存在一个最优解。如果你专注的领域中还没有发现公认的最优解,那么恭喜,你还有非常大的机会不断接近它,直到找到它,并建立起强大的竞争优势。
极致不是自嗨和自我感动
极致是一枚尖锐的钉子,我们铆足了劲儿敲钉子时,要小心钉错了地方。
追求极致切忌“盲目自我感动”,需要基于对行业、用户需求的深刻洞察,以“专注”的方向为指导,时时校验,防止跑错方向。
小米创业的前5年可谓所向披靡,但那时我们的基础还很不扎实,对制造业的理解也不够深入,曾经闹过不少笑话。
2016年我接手手机部,发现小米手机的螺丝钉供应商只有一个,价格比同行贵5倍。找到那家供应商的老板一问,才知道是因为我们选料特别夸张,用的比别家好无数倍,而且每个螺丝钉上都铣出个小米的标识。我又问,您怎么进的小米供应链?他说因为我以前是苹果供应商。我说您现在还有哪几个客户?他说:“我现在只服务小米,我的东西好到连苹果都用不起了,只有小米能用得起。”
我哭笑不得,我们真的需要在螺丝钉上搞个小米标识,然后花同行5倍的钱吗?反正小米是傻乎乎地用了很多年。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手机包装盒中附带的卡针,同行中比较讲究的用铝合金,大多数中端及以下产品都是用塑料材质,成本不过几分钱。但从2011年起,不论什么样的手机产品,我们用的都是不锈钢铣出来的,成本要2元,甚至我们当时售价只有499元的红米入门机用的也是这样的卡针。2元在业内听起来简直是天价,尤其是当时一年出货量以五六千万台计时,就是一个很惊人的数字。
有同事曾追问我,苹果不是也追求看不见的地方也要做得很好吗?为什么我们用这样精雕细琢的螺丝钉就不对呢?我们不是一直都说要极致,要不惜成本吗?
我回答,区别还是挺明显的。把电路板做得特别工整,展现出的是对产品品质的溢出式的追求,虽然看起来是“溢出式”的,但实际上保证了整体设计和品质一定是过硬的,这对用户而言是有直接价值的。而卡针基本上是“一次性”使用,不少用户家里都有不止一个,花溢出的价值就几乎全是浪费,至于我们花成本在螺丝钉上铣小米的标识,对用户而言有一分钱的价值吗?这不是自嗨是什么?我们不要在自嗨上浪费宝贵的成本,应该用到真正对用户有用的地方。
如果追求极致的努力不在用户需要的正确方向上,或者不在公司专注的方向上,那么花的力气越大,离题越远,此时的投入和努力只能沦为一种“秀情怀”的噱头,或者是一种无用的“炫技”,抑或是一种盲目的“自我感动”。
我们不仅反对“自嗨”和“自我感动”,更要反对把“极致”做成华而不实的噱头。比如10年前的消费电子行业,有人在手机机身镶嵌宝石作为核心卖点,有人把数码相机机身采用所谓“哥窑瓷”等作为核心卖点,这些不过是为了炫耀所谓的“极致奢华”来谋求溢价,但产品本身却稀松平常。缺乏诚意的产品显然只会迎来失败。
乔布斯所说的橱柜的背后用料扎实、做工精美,前提是这个橱柜整体设计非常出色且质量过关。如果一个橱柜的全部亮点只是背面做得精美,无疑是一个蠢到家的笑话。
把噱头当极致,是自欺欺人的行为。用户不傻,他们会用脚投票。
所以,当你撸起袖子准备大干一场时,我建议你反复问自己三个问题:
•我们追求的极致是不是用户真正需要的?
•我们追求的极致是不是能成为产品/服务的核心竞争力?
• 我们追求的极致是不是能形成长期可持续的竞争壁垒?
所以,把钉子往哪儿钉,决定了“极致”的价值。钉的地方对了,像苹果率先拿出触控电容屏技术,支撑起了现代智能手机形态和交互方式;而如果错了,就像索尼当初力推的MD(Mini Disc)Player,无论它的机械结构多么精巧迷人,索尼的工程师们对它有多迷恋,都难逃迅速被MP3播放器淘汰的命运,消失在历史的黄沙中。
经历过追求极致的试炼的团队,将收获更有力的竞争优势、更广阔的业务视野、更雄厚的产品能力和研发技术积累,对产品和用户将有更深的理解,团队成员也将更有经验、自信和雄心。这一切产生最大价值的时候,不是获得成功的今天,而是拥有更多可能的明天。
所以说,今天对极致的追求,其实是在投资明天的竞争力。一家有强大生命力、创新活力、荣誉感、自尊心且有追求的企业,不会只盯着眼前一时的利益,而是能接受更长远的“延迟满足感”,这样才会有对极致的追求。
以上即是我对极致的理解,希望能帮助大家在日常工作中找到正确的方向,不断做到自己能力的极限,找到最优解。
版权声明:文章来源于公众号“雷军”,机械出版社出版。本微信号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如果您认为此文涉及侵权或标注与事实不符,请告知我们。
品牌商务合作 :18811418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