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国内生产总值,指一定区域内一定时期的生产活动最终成果,体现为商品或服务的价值。
基于这个概念,不工作的人,自然是不创造GDP的。但是,在讨论人均GDP时,通常是按照所有人口(包括工作和不工作)进行统计的。
这种统计方法,对于不工作人口比例高的区域略显不公,又让那些不工作人口比例低的区域看起来更有优势。
(资料图)
今日的数据,以城市为统计单位,分别计算常住人口的人均GDP和就业人口的人均GDP,观察哪些城市在就业人口的人均GDP指标上更有优势。
在24座GDP达到1万亿的城市中,2022年常住人口的人均GDP和就业人口的人均GDP,分布有以下规律:
1,两项指标的排名相同,青岛、重庆和成都在常住人口的人均GDP中分列第12名、第22名和第23名,在就业人口的人均GDP排名中也是如此;
2,常住人口和就业人口的人均GDP,排名差在3个名次以内,北京、上海、无锡、苏州、广州、合肥、郑州和东莞等城市,属于这种分布。
就业人口的人均GDP,北京超过常住人口的第一名无锡,就业人口的人均GDP为35.6万元,排名24座万亿GDP城市的第一名。
东莞就业人口的人均GDP仅有12.9万元,取代常住人口的倒数第一名西安,排在就业人口人均GDP的倒数第一名。
3,就业人口的人均GDP排名,领先于常住人口的人均GDP排名,包括天津、武汉、福州、长沙、济南和西安等城市。
其中天津常住人口人均GDP排名第19名,但就业人口的人均GDP排在24座万亿城市的第6名,就业人口人均GDP高达27万元。
4,就业人口的人均GDP排名,落后于常住人口的GDP排名,包括深圳、杭州、宁波、泉州和佛山等城市。
其中深圳常住人口的人均GDP,可排在第5名,但就业人口仅排在第15名,相差10个名次。
结合我们之前分享的数据图表可知,深圳、佛山、泉州的就业人口占16岁以上人口的比例,达到70%以上。
这些城市的人均GDP看起来很高的原因,很可能是就业人口的比例极高带来的虚高。
标签: